1)第47章 希尔维亚网络_我缓慢的无限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希尔维亚网络

  里森堡镇,王水新建的粮仓在上周完工,已经达到了存储要求。

  这里距离火车站够近,地皮就花了不少钱,仓库建成更是直接花光了王水的积蓄。

  资金上的好消息是,生产成本很低,只需要足够的水肥,粮食的产量就非常可观。这边粮仓刚准备充分,王水在一周内就装进去10吨小麦。

  现在,王水正在他房子的地下,穿越整齐宽阔的甬道。

  甬道高五米、宽十米,顶部距离地面20米,墙壁是光滑的石头,脚下是沥青,即便王水掌握了三种炼金术,独自开辟这样的地下空间也费了不少事。

  甬道两侧是种植区、中控区和临时库房,库房就有三种十几间,分别存放着粮食、压缩秸秆和特调肥料。

  地下有效种植区只有1000平方米,听起来很大,实际上也就1.5亩地。

  麦种是王水用快速催生简单选育的,不用抗虫抗病抗倒伏,只要产量高就行,他现在选育的【速生11号】小麦,亩产能稳定在300公斤以上。

  王水走到了中控室,检查【阵列机】里的报告数据,这不是台电脑,只是一个简单的炼金阵列单片机,里面的嵌入式程序只有工作相关的函数,结构非常简单。

  报告中的数据相当稳定,王水把一茬小麦的成熟时间放宽到了20小时,算上比较笨重的自动化收割入库流程,大概能够保证23小时收获一次,这样对于能量的消耗会降低到区域内地脉和地壳能够实时恢复的标准。

  因为使用了密集无土栽培,培养槽下面就是流动的水肥,所以王水把小麦种成了两层,有效种植面积直接翻倍成了3亩,所以正常状态下,这个粮食工厂每天能产出0.9吨的小麦。

  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差远了。

  粗算可以分析,每年的标准产量基本能保持到300吨,而王水新建的小仓库,标准存量就有6000吨,不是王水好高骛远,这些粮食只是看起来多,实际远远不够。

  亚美斯多利斯这个国家有5000万以上的人口,按照温饱主粮需求0.1吨每人每年,就要500万吨小麦,根据王水的调查,这个国家不仅有大量的人缺少主食,就算是相对富饶的地方,也会更倾向于食用肉蛋奶和部分蔬菜,主食的产量严重不足。

  小麦、稻米、玉米、大豆、土豆、红薯。

  这些笼统意义上的主粮综合产量可能连温饱线的七成都不到,也就是350万吨左右。

  王水想要垄断主粮市场、供应军队、二次加工甚至出口,至少需要1000万吨级的年产量,而他现在只有300,差了几个数量级。

  当然这才三亩地的种植面积,王水还有着多层种植的优势,扩大种植面积很简单,也是必然要做的。

  他现在地问题是缺钱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