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江山如画(十三)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杀人家总没有让人家束手就擒的道理吧?那就只有互相伤害了。

  沐春在世时,自洪武二十六年开始第一次平勘,到洪武三十年刀甘孟聚众数十万打了场大仗,直到最后,沐春死在平叛的路上,这五年,大明为了平麓川,靡费国力数百万两,粮数百万石,死了六万余将士。

  国讲利益,大明在麓川获得了什么?

  税收税收没有,劳力劳力没有,就这么一大块土地,做堪舆图的时候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而已,有什么意义?

  几百年后中央衰弱,这里不还是会独立出去吗?

  看看后世,多少国家从苏俄分裂出来,又有多少国家上溯不是我华夏的土地?

  “你们这些文人,总说教化教化,教化了这么多年,成绩呢!”

  朱允炆一拍桌子,便是吓得张紞伏跪于地,顿首告罪。

  “臣办事不利,有辜圣恩,请陛下责罚。”

  “你当然办事不利!如果你做的好,朕就不会亲自来了!”

  冷哼一声,朱允炆批评道:“汉夷合处之地,要懂得变通,别事事以大明律上之条文按纲施训,变通一下,适当放宽,减少了他们的反抗情绪,你才能让他们融入进来,只要融入进来了,我汉人文化如此璀璨炫目,还怕感化不了他们?”

  明大诰和大明律,只是一本基本法,就好比后世,有宪法又有刑法,地方上也有补充法、法律条文解释细则等等一系列的补充一样,同样是盗窃行为的数额相同,富裕的省就比贫困省判得轻,究其原因就是地方法的补充,因地制宜。

  全都硬性规定,按纲施训,但其他的辅助措施、资源生产分配却做不到大锅饭,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就麓川(现缅甸北部和中部地区)这群土民,贫瘠落后,不通教化,你管的越细致,反抗的越激烈。

  “麓川的土民,本身的社会形态很松散,以勐为主体,不同的勐之间都有冲突,为何不知以分化手段来处理呢?”

  大明整个了麓川宣慰司,简直就是麓川土民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连自己的土语文字都认不全,你还指望他们能听懂汉语?都不知道你说的什么玩意,你多好的政策下去也没用,到人家各自的勐里,心眼坏的一杜撰,那还不是民怨滔天。

  “朕此番来此地,为的是平诸国事,要构筑一个绝对稳固的大明西南,别等朕把那几个国家都管好了,自己内部反倒年年乱,岂不是贻笑大方?”

  朱允炆的训斥让张紞冷汗涔涔,不住的告罪。

  “起来吧。”

  微微皱眉,朱允炆不喜欢这种只会告罪的废话,动不动就说自己该死,拿你脑袋有什么用?朝廷一年花那么多钱,这些官员的脑袋就算是金子做的又如何?

  “朕给你出个主意。”

  叹了口气,到底是自家的孩子,打归打骂归骂,该教还是要教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