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一章:《明官员胥吏致仕、丁忧、停职、开除适用条例》(上)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禄多发三分之一的,有发一半甚至数年的。洪武年,告老致仕的官员很多,太祖无不允之,加赐粮食、钱财和衣裳以示恩宠,但并无定数,没有明文规定几品的官身就多赏给哪些东西。

  仿若是按照太祖的标准来,那就抠门的多了,这些加俸的官员估计也看不上这笔退休银。

  “镇抚三十石、指挥二十石、千户十石、百户五石。”

  有的时候要是哪一年大丰收,太祖一高兴,又会命户部再加派一笔退休钱粮给前些年致仕的官员,但大多也不高,只有洪武三十年太祖大赉天下,赏了一笔可观至极的‘致仕金’,数额自上往下从一百两到十两不等。

  嗯...太祖确实挺小气的。所以洪武朝的官回家乡之后,真的要种地为生。

  “暴阁老是阁辅重臣,虽致仕亦可与地方为朝廷行管理之事,操持地方多习中枢政策,且阁老年岁已高,田垄地头甚伤身子,朕不忍思之,应年年与之绝禄之俸。”

  现代有个单位叫老干局,也有个习惯叫拜访老领导。

  说明这些退休的干部在地方还是有影响力的,而在古代,这些退休干部的影响力毫无疑问要更加的厉害。

  暴昭是内阁首辅致仕,他回到老家,县里是县令说的算还是他这个退休的老头子说的算?呵,当然是暴昭说的算了。

  哪怕暴昭真成了白身,他的哪个故旧不是二品、三品的京官,哪个故旧提拔一下都够这个县令青云直上了,自然要玩命拍暴昭的马屁不是。

  这些大官一个个回到家乡就是低头,没有退休金,还不在地方为非作歹鱼肉乡里?与其让他们祸害老百姓,真不如朝廷来支付一笔‘绝禄之俸。’

  年年与之绝禄之俸?

  不知道为什么,户部尚书夏元吉的眼皮子就跳了起来。

  苍天保佑,皇帝千万别给太高,官员加俸已经让朝廷财政负重前行了,这暴昭致仕又不是从此就不设内阁首辅了,每年该花的银钱俸禄还是那么多,再给致仕高官年俸,等将来越来越多,岂不是直接压垮朝廷经济?

  “阁老在任的时候,年俸是五千石和两千两银子,按照这个标准,取两成年给之。”

  取两成年给之,也就是说暴昭活五年就可以领到同在任时等额的俸禄,朱允炆本是打算取三成,但委实对财政压力过大,两成的话以暴昭的基础也是一笔极其丰厚和可观的数字了,慢说养活他一家,便是养活他一族上下几百人都转个圈。

  一千石粮加四百粮银子,购买力等同后世的六十四万元。

  至于往下的底层官员致仕给多少,朱允炆还在考虑,这年头生产力有限,给多了朝廷养不起,给少的话,没有退休制,这些官员都恨不得老死在任上,与其让一群糟老头子赖在位置上不干正事,还不如赶回家勒令致仕呢。

  “这事就这么定了吧。”

  朱允炆示意伏地谢恩的暴昭平身,又转目视郁新:“户部尚书、两位侍郎待朝会结束后赴谨身殿,与朕商拟些事情。”

  郁新忙站出班列领了命。

  “既无其余之事,那今日便到此吧。”

  语落起身就走,留下身后一片山呼万岁之声。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