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六章:舆情大躁(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劫富济贫’。

  太祖皇帝是最最底层的出身,对于民间的疾苦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就跟胡惟庸合计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的制度出来。

  很显然,这种制度是很不合理更是不合法的,是一种由朝廷出面的官方剥削富户的行为,对于天下各省府的富户是极其不公平的褫夺。但是却恰恰体现了太祖皇帝对基层贫农的爱民之心。

  得益于这个制度,使得贫下中农可以活得很好,年年都有不少的存粮,即使遭遇到灾情也不用担心冻饿而亡。

  而那些家中田亩数较大的地主却苦不堪言,当然他们还是捏着鼻子认下来了,因为不认的都被杀了。

  不然朱允炆登基之后的那上百万亩皇产哪里来的?

  省有粮长,府有粮长。

  省府两级的粮长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大明立国之后普通百姓的生存不会出现大规模因灾祸饿死的现象。

  通过压榨剥削大户的家产来在每一年反哺普通百姓,这也是为什么洪武朝会出现空印案、郭桓案这两起大规模贪腐勾结大案的原因。

  不过是地方富户和地方府县衙门勾结一起,企图避税的一种行为罢了。

  嗯,最后大家死的老惨了。

  除了粮长制度以外,太祖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哪里遭了灾,太祖第一件事就是免税。

  苏州如果有三个县遭水灾,那就免苏州府全府的税,鼓励苏州地方的富商与官府一起赈济灾民,并且与官仓一起出面平抑粮价。

  这也是洪武年丁口得到大规模繁衍、国力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以国家和地方合力,来保证国家的基本盘民生不受到太大的灾情危害。

  仅这一条规矩,胡惟庸这个丞相,称得上一句千古贤相!

  而这条祖制,朱棣登基之后也是继续施行,所以即使是在没有高产作物的年代,大明愣是繁衍到了两亿多人口,后来小冰河时期,这条祖制就作废了。

  朝廷赈灾不起、地方也赈灾不起。

  加上大量的分封藩王,直接导致饿殍之数,足有上千万之巨!

  言官以此说事,方孝孺顿时哑口无言。

  “自是从未有过。”

  见方孝孺被自己驳斥的无话可说,这言官便是亢奋至极,以手指方孝孺,厉喝。

  “论及爱民怜农,历朝历代未有出我大明之右者,既如此,一句治隆唐宋缘何担不得!

  苏州学子许不忌之言,确凿有理,并无夸口之事,而你方阁老却视而不见,仅以个人偏见而出言驳斥。

  驳斥之语更是避重就轻,仅以西域不毛之地微末寸功、开元鼎盛大世之丁口岁入等以偏概全,简直荒谬绝伦!

  玄宗之开元,承了几代之余荫?我大明建文才几年!你以点概面,偏颇无理,这就是你一个大学士、一个士林大儒应该有的眼界和觉悟吗!你真是狂妄无知,你这是欺君!”

  说完,这言官便俯首而拜,慷慨激昂的看着朱允炆。

  “方阁老蛮横无理,狂妄无知,此言伤及天下百姓之心,污了陛下圣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种话都出来了?

  我敲里吗!

  方孝孺登时傻了眼。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