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十世之仇,犹可报也!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可惜的是他失败了。

  第五次北伐,朱棣在军营之中驾崩。

  但是朱棣迁都北京还是很有作用的,因为自迁都之后,大明的政坛开始趋于平衡,朝堂上,北方学子开始逐渐冒头,北方的经济和民生也开始逐渐复苏繁荣起来,南强北弱的形势得到改观,也算是稳定住了大明的基本盘。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军事和政治因素是占了极大部分的,只有他的后代才是正经的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

  而朱允炆选择迁都北京,自然也是跟这句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想要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便是风气原因,南京固然很好,也是眼下全天下最大的城市,但南京确实不适合作为国都存在,因为南京,太繁荣了!

  温柔乡蚀断英雄骨。

  金陵这座红粉佳人城,从里及外都散发着让人目眩神迷的光彩,在这座城市里呆的久了,那些曾经叱咤战场,浴血豪情的将军,一个个似乎身上都带了不少胭脂香。

  除了风气的原因,便是政治原因。

  不能再让江南文人集团继续强大下去,出于平衡政局的考虑,大明的政治中心势必要北移。

  再然后便是为了防微杜渐的控制住大草原以及辽东。

  南京临海,等到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南京势必会成为大明重要的拓海权城市,理论上来说比北京的地理优势更大,但同样的原因,战争的潜在威胁也很大。

  而且起码在两百年之内,唯一能对华夏民族造成威胁的,仍然还是路面上的游牧民族,所以朱允炆更在乎的是如何控制住大草原以及辽东那一片广袤土地上的各种民族。

  当然,虽说朱允炆眼下有了这种想法,但真等到实施的时候,又不知道哪一年的事了。

  说到底,还是国家眼下没钱啊。

  跑北京又不单单只是修一座皇宫,还有迁民实城,要重新规划城市,修缮城墙,修路、供排水系统,这些工程之浩大,可比修一座皇宫的花销要大的多。

  而就在朱允炆惦记着迁都事宜的时候,远在北地的朱棣已经来到了东胜卫城。

  这里是漠南都司十几个卫所的核心所在,也是宋晟的帅府署衙。

  “一别五载,燕王殿下风采依旧啊。”

  故人相见,难免一阵寒暄。

  宋晟看着眼前白净不少,身形更是微微发福的朱棣,已经很难将后者跟自己印象中那个同自己并肩作战,喋血沙场的燕王联系到一起了。

  宋晟在打量朱棣,朱棣也在打量宋晟。

  久居高位,手握十几万大军的宋晟比起当年多了三分气势,也不在是当年那个自己一心想要争取的甘肃总兵官了。

  朱棣整理一下复杂的心情,看到了宋晟身边的宋瑄,笑道。

  “将门虎子,令郎可不是当年那个传令兵了,好生神俊,假以时日,又是我大明一员良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