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二十五章:发行铜票(上)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纷纷开口附和,毕竟历朝历代打仗那都是勒紧裤腰带,不到迫不得已没人愿意发动战争,要是遇到国库紧张的时候,那更是能不打就不打,生怕一场大败搞得国库当裤子。

  现在的大明可好,钱多到不知道往哪里花,反而主动去找烧钱的门路。

  “打仗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无非是把国库的钱花到个人手中而已。”

  朱允炆给内阁算了一笔账:“战端一开,物资的输送需要大量的民夫,用民夫就要支付工钱,马上要入冬了,老百姓也没有农活可干,正好征辟来赚点过年的银钱。

  虞衡司制造刀戈,火器局制造火炮都需要向民间购买生铁进行冶炼,这又是一笔刺激民间经济的开销。

  打仗就会有军赏和抚恤,这钱也就会花在卒武将士的身上,左右算下来,国家的钱不也还在咱们国家里吗。”

  用打仗来刺激国内经济繁荣,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和军火商的侵略思想。

  “钱扔在国库里又不能下崽,那就花出去,只要能打胜仗,那么这笔钱可以通过掠夺再拿回来,国库没有任何的损失,而民间又变的更加富有,一举两得不是吗。”

  众人都不得不承认皇帝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但这事的前置条件也很重要,那就是打胜仗。

  要是打一场大败,那就伤筋动骨了。

  “今年咱们国家在预算上,军费的比重已经从建文元年占比近五成到眼下不足两成,这说明咱们大明已经承平有段时间了。”

  朱允炆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军费占比低反而还不乐意,这军政府主义的思想太严重。

  “陛下说的也不无道理,既然决意要发行三个亿,那么多钱不用出去,成立银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作为总参谋长,朱棣这件事上第一个表态支持,他都快在南京待到身上生锈了,太平盛世固然可喜,但他的性子可不喜欢。

  “但是,打哪里?”

  环顾大明的四周,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

  “要么就打西北,灭察合台。要么继续支持开辟西南战场,争取早日将北德里灭掉,再掳他个百八十万劳奴回来修路建城,再不然,跨海东征打倭国。”

  西北、西南、正东,三个战场,就看怎么选了。

  “有道是战争为政治服务、政治为大局服务,这三个战场中,只有开辟西南战场才最符合这个前置条件。”

  说这话的不是朱允炆,反而是严震直,这倒是让朱允炆为之一愣。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这些早年前的迂腐文臣也养出了狼性的大局观,连这么有水平的话都能说出来。

  这话的原创好像就是自己这么个皇帝吧。

  看来平素里没少看《建文皇帝语录》,学习其中的讲话精神啊。

  “既然选好了对手,那各部门就着手准备吧,全力配合总参谋府制定作战计划,服务后勤。”

  见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朱允炆便果断下令道:“工部出一百艘海船,由闽浙水师护航,走海路自交趾海防港登陆卸大炮两百门、巨型火绳枪两百架、配足炮弹枪丸,命交趾布政使简定、都指挥使朱允熞接下后即刻输送至榜葛剌。

  命云南都指挥使马大军为帅,自接令日即刻组织西南六国成立第二次七国联军,整军二十万赴前线备战。

  命暹罗、金边两国筹措军粮供资大军,其一应支出待战后补偿。

  武库清点足够二十万大军所用兵器、铠甲,即刻走海运发出。”

  两百门大炮、两百架巨型火绳枪,二十万穿着精良制式铠甲的精兵。

  在这个时空,这是一支任何国家都无力抵抗的强大军力。

  谨身殿里所有人都已经把注意力放到了能取得多少战果上,而不是这场仗怎么打,能不能打赢。

  大明立国至今,还没打过败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