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朱文奎的谨慎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队作风整顿的条款,正好可以借着这五军府勋臣们这一次的弹劾,顺水推舟了。”

  搪住了勋臣,朱允炆紧跟着就等到了另一个求见的人:

  燕王朱棣。

  “朕这个四叔看来真的是动了惜才恻隐之心,为了这马大军如此不遗余力的来找朕说情。”

  “这燕王如此行径,是不是打算拉拢人心,换取那马大军的感激之情?”

  “恰恰相反。”

  朱允炆哈哈一笑。

  朱棣的反应是在朱允炆的预料之内的。

  “在这件事情上,朕的目的就是想要看看四叔现在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到底是把自己当成大明的总参谋长,还是那个仍然有机会却而代之的大明燕王。

  前者为人臣一心系国朝,为公就会为马大军开脱求情,为私,那就明哲保身,甚至是落井下石。

  所谓上恶者,下甚恶之。

  朕摆出来的姿态可谓是对这马大军恨的牙痒痒,四叔能在这个节骨眼,硬着头皮,冒着被朕猜忌的风险来求情,说明其现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是一个身怀野心之辈,更不会行韬光养晦之举,无私者无畏矣。”

  悬着马大军的事不解决,朱允炆等的就是朱棣和五军府的反应。

  他的目的达到了。

  “跟四叔说一声,朕就不见他了。”

  朱允炆摆手:“朕还要等一个人。”

  等完了勋臣等朱棣,还有一个人朱允炆没有等到。

  那就是自己的大儿子:朱文奎!

  十三岁的孩子了,该懂事了,朱允炆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懂事。

  朱允炆在等朱文奎,而此时的朱文奎也正面临着这个抉择。

  湖畔学堂内,在闲暇休息的时间,于谦已经找到了后者说起这件事。

  “定南侯下了诏狱,风闻是因其平素里多有僭越之举,然此事多空穴来风,殿下应速速寻陛下求情,网开一面,许定南侯戴罪立功。”

  “本宫何尝不想。”

  在乾清宫、在朱允炆的面前,朱文奎是个谨慎维诺的孩子,但是在这湖畔学堂,小家伙负手一站,倒也有了几分气度。

  居移气、养移体,身板虽小,倒也能让一眼看出几丝尊贵。

  “但马大军乃是西南武将之首,僭越之事,你等只听风闻,本宫可是看的真着。

  板上钉钉,此番势必死路一条了。

  本宫若是这个时候忤逆父皇,为这逆贼求情,连僭越都可以宽恕,那本宫岂不是成了不忠不孝之人。”

  十三岁的朱文奎、十一岁的于谦,两个半大小子就这么为了求不求情的事展开了争论。

  “殿下是嫡长子,眼下更获陛下批准,可以坐宫文华,旁听国政。

  将来这东宫之位,非殿下莫属,还望殿下以国事为基,找陛下求情。”

  于谦的话并不足以打动朱文奎,后者断然拒绝。

  “军队系统内的事,连内阁都无权过问插手,这是父皇的禁忌所在,于谦,你虽然聪颖,但政治的事你不懂。

  为什么军权与君权同音,就是因为谁手握强军,谁就是君。

  眼下本宫岁数渐长,更不能贸贸然开口不该开口的事,本宫此番求情,倘若父皇真宽赦了马大军,西南系势必对本宫生感激之情,这还得了?”

  这番话说的于谦无言以对。

  圣心难测,也难为朱文奎小小的岁数瞻前顾后。

  但于谦还是觉得要争取一下。

  “马大军可是刚立了大功,这个节骨眼杀了他,会寒了西南系的军心,与国无利,殿下三思啊。”

  “够了!”

  朱文奎很是气恼,却不知气的是于谦还是他自己。

  “本宫有什么资格置喙父皇的决议,父皇之功,远迈汉唐,威压四海。

  怎么处理自有考量,这事就此揭过吧。”

  说罢,头也不回的直奔学堂而去。

  新的一节课要开始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