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八十九章:对孩子的安排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弱小至极的游牧族:

  瓦剌和鞑靼。

  弱小!

  比起大蒙古这个普遍帝国来说,瓦剌和鞑靼就显得极其弱小了,他们不仅斗不过崛起的帖木儿,甚至连征服从通古斯南下逃出来的野人族群都做不到。

  困在草原周期性的历史难题中几百年,最后成为女真族的附庸,即蒙八旗。

  成吉思汗是否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及智慧无从判定,但他缔造出来的大蒙古体系,是十分贴合朱允炆眼下这个时代的,甚至是超过这个时代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约翰牛日不落帝国体系的先导者。

  为后来的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指明了一种方向,约翰牛是在这种政治思维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唯一不同的,便是蒙古体系是一种如苏联般的大陆普遍帝国,而日不落是海洋普遍帝国。

  大陆帝国的特点是追求绝对的控制力,而海洋帝国的特点则是看起来的合作共赢,实际上由被领导地区向中央本土地区输送利益、财富的行为。

  这种思维上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的北京协定(辛丑条约)上。

  在大陆帝国的思维模式中,以慈禧为首的满清领导阶级认为,首都被攻陷,帝国的部分疆土被以八国联军为首的西方诸国所实际统治后,就已经意味着亡国了,还用的着签哪门子条约吗?

  直接就是皇帝退位,清朝亡国,然后让这么一群洋鬼子做中原这片土地的主人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一如十三世纪蒙古人进入中原、十七世纪满清人进入中原。

  但海洋帝国的思维模式根本不以灭亡一片土地上土著统治政体为目的,用武力来灭亡和完全性征服一片土地是最浪费国力以及利益最小化的方式,以约翰牛为首的海洋制度帝国主义等国,在利用武力压服清朝后,即要求满清政府接受并融入进约翰牛制定的世界规则体系中。

  为此,这群西方人甚至帮助以及濒临崩溃的满清政府维系住在中原的统治地位,包括并不限于打击起义军,派遣顾问帮助清政府完善洋务运动,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实力,用以镇压地方叛乱。

  (这一点上可以参考李鸿章的多名外籍秘书,包括英法美三国都为大使馆工作人员,兼任李鸿章的秘书,成为当时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的外交纽带。)

  而这种做法的目的,就在于西方为了最大程度的攫取中国的财富和利益,包括大量的原材料及人力(华奴输送。),并且成为西方各国的倾销地。

  十八世纪之后,西方已经不再使用白银货币结算,金本位制与联合银行开始成立,多余的白银都倾销到了清朝,而后又通过签订赔款条约的方式将这些白银索取走,使得旧时中国完全成为了免费的‘供货机器’或者更容易理解的韭菜地。

  这个货,包括了这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