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五十九章:在南京(上)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蹦不出什么象牙,但杨士奇还是愿意听一听。

  心里就盼望着,毕竟编了那么多年《建文大典》直到今天仍就正在进行收录和补充的解缙,或许真能给出一点真知灼见也不一定。

  “免除农业税和实物税!”

  解缙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把杨士奇吓了一跳。

  免除农业税和实物税?

  “时下我大明粮赋三十税一,有与没有还重要吗?”

  解缙大抒己见,侃侃而谈:“明年山东的几大粮仓就会建好,届时推出盐粮指导价政策,落实中央盐、粮两项主要生活物资的管控制度,就可以放开手的吸纳印度输粮,粮价一旦平抑,有没有这微不足道的粮赋都不影响百姓民生。

  至于国库的实物税,主要便是除粮食以外的绢、铁两大课司,干脆一并取消掉。江南和辽东两个织造局已经不再是我大明眼下唯二的布绢坊,福建出布量、成衣量因为一个所谓的多娇机扩大了几十倍,将来浙江、广东的商人引入使用,这对于织造局的冲击绝对巨大。

  而铁课税更是一年比一年低,工部现在需要的不是铁,是钢,是能够支持多次发炮制造出来的炮管用钢,广东盖楼,地方建桥用的也是钢筋,没人用铁。

  废除实物税,改以现银折抵,拉大消费和货物流转,促进民间商业繁荣,如何?”

  废除实物税,折并征收现银?

  杨士奇蹙眉苦思起来。

  解缙这项建议具不具备可行性呢?

  这就好比一条鞭法,有利有弊,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利弊自然不尽相同。

  “明天,去文华殿,内阁会同各部一道商量一下吧。”

  思忖了半天,杨士奇还是没能够拿定主意,解缙的建议对他充满了诱惑力,毕竟就算是要退,杨士奇也希望在退下之前,能够留下几条良政,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强大的大明天下,留下一点属于他的印记。

  但杨士奇又有一些担心,毕竟国之大事,尤其是农业税、实物税关系国本,万一出了点问题,就会牵涉几千万百姓,大功就成了大罪。

  “这事先不提了,反正要等明天讨论,倒是今年这陛下不回来过年,咱们这边怎么筹备新年的相关事项?”

  码过解缙的两项提议,杨士奇又开始操心起别的事来。

  朱允炆说不回南京就不回了,留下南京这么一大摊子该怎么操持?

  皇宫的事内阁管不到,但外廷的事,深宫一样不会管。

  “新年大宴的规模、邀请参宴的官员名单包括大宴的流程都要细化和仔细考量。”

  因为大明的建国日,也就是国庆节是正月初四,跟新年太近,故此每年新年都会有一次大宴,双节一起过,算是家国同喜的好日子。

  以往朱允炆在京的时候,正常的流程基本就是元旦当日,百官聚华盖殿给朱允炆拜年,随后君臣移步奉天殿,通政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