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六十七章:北京(一)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二十到一百八十万,结果发现这种高楼实在是能填人。

  如果全北京都按照这种高楼建筑居民房的话,那么整个北京六十个区恐怕能住下最少八百万人。”

  朱文奎倒抽了一口冷气。

  一座城市,八百万的居民?

  这是个什么概念!

  “先秦时期,雄吞六国的老秦才五百万不到的丁口,岂不是说,整座北京,纳一国百姓于一城,都轻而易举?”

  “这还真不难。”

  陈昭应了一声:“便是眼下这城中的十二区,还没有实现完全满员居住呢,因为有很多大富豪往往是十套、八套房子的在购买,加上一些原本十二区的原居民拆迁户,往往一拆便是七八套房子,都摁在手里没动呢。

  那些外省迁到北京来的穷人,只能在城东或城西偏远点的角落盖小平房居住。

  鲜有花钱在这里买房子住的,所以,这十二个区的六十万人,实际上也只是七成左右的容率,还有三成的空房子,基本都集中在一大群富商或者房产商会的手里。”

  这天底下能做生意的没有傻子。

  大明要迁都,届时北京城什么涨的最快?

  首屈一指就是房价啊!

  “以前一尺才六十,如今城中十二区的房价一尺已经飙涨到了一百五,而且还在升值,一套一千两百尺的房子,最便宜的都要小二十万了。”

  朱文奎在心里计算了一下。

  如果银子和铜票得汇兑没有取消,那岂不是说,一套房子,二百两银子?

  一个工人,一天的收入才五六十,干一个月,不吃不喝省下来一千五,一年一万八。

  便是夫妻二人一起努力,去掉吃喝花销。

  岂不是说也要小十年才能买得起北京一套房子?

  得出这个结论的朱文奎顿时倒抽一口凉气。

  “难怪本宫一观之下,眼前过往的百姓无不衣着鲜丽,感情,都是富民啊。”

  感慨完之后,朱文奎便又蹙紧了眉头。

  得想想办法把房价压下去,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涌入北京来啊。

  不得不说,陈昭一句满城可容民八百万,着实让朱文奎激动到了。

  别说八百万了,就算有朝一日能达到三百万,他这个北京知府当的,多带劲?

  (稍晚把图画出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