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四章:发展北方战略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一座十五世纪的城市来说固然已是巨城,放到四川、云贵等地,都快占到小半个省了,但对于北京这座新的巨城来说,根本填不满。

  北京六十个区,眼下只有稀少的十几个区人声鼎沸,等皇帝一到,难道去其他地方看空城吗?

  而想要引入百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百姓群体迁入之后的生计问题。

  “农民是首先不能考虑的,北京城外并没有太多的耕地,北京城的口粮供应现在基本依托辽东和河北两大粮仓的供应,北京往保定、正定、辽阳三府的高速,每天的运粮车都络绎不绝的排成长龙一般。

  迁农户入北京,无法解决这些百姓脱产后的收入问题,所以我们面向的群体,是北京城眼下这座城市需要的群体。

  手工业者、工人、服务业人员和个体小商贩。”

  在六月份的府司会议上,以顾问身份出席这次会议的李翼侃侃而谈:“而想要吸引这些群体,首先需要的就是招商。

  北京当地的工商联一直在扩招新成员,壮大本土的商业力量,我可以让河北的工商联在这一领域和北京达成合作,依托平津港的海运,连接辽东和日本。

  搞京、津、冀共同发展,相比起平津、河北两地,作为我大明新首都的北京,当仁不让的必是周遭各省富商最喜欢,也是最想安家落户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可以拿来吸引他们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在北京为河北、平津、辽东、山西的商人都免费建造一栋商会驻京楼供他们办公使用。

  尽可能的将他们各自商业的总部迁到北京来,这样他们的生意重心就会偏离。

  紧随其后的,我们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者说让步,中央早几年就有贴补政策,眼下每年依旧有近三千亿投入市场,那我们北京府也可以效法中枢的政策,在我们自己的财政里面,省一部分出来贴给这些愿意迁来北京的商人。

  或者以提供土地免费使用的方式来作为另一种补贴行为。

  只要商人先来了,那么商机就来了。

  建厂、招工、扩城。

  家庭的小作坊、小手工业人员、工人群体增多,服务这一群体的小型个体商贩势必会增多,那么小市场经济就会先繁荣起来。

  小市场经济繁荣了,整合这些小规模生产资料的产业链条就会诞生,大宗的市场交易行为就会诞生,那么,大市场经济也会跟着繁荣。”

  对外招商、京津冀协同发展、财税见面政策、工业用地免费提供。

  李翼的话大致可以围绕这四点核心内容,在座的官员里面大多年轻,也不存在听不懂的老传统,个个都目露深思。

  “总的来说,李理事长的建议还是具有很高可行性以及实施性的。”

  最了解北京情况的陈昭先开口,表态支持:“北京地处北方,靠近塞北,冬天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