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一章:正位东宫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苗头有些不正,赶忙开口纠正:“今日是咱们江南工商业发展的交流会,大家欢聚一堂,目的当然都是群策群力的将咱们江南各省发展好。

  北京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系,咱们江南依托长江、大海,交通和资源更丰富,完全亦可以搞个长江带共同发展体系不是。”

  京津冀发展体,长江带发展体?

  众官员、富商先是沉默,而后都眼亮起来。

  这事如果能经内阁通过,绝对是大有可为的。

  “中央近两年在造铁路,但是重心一直都围绕明联来忙活,没有拨钱给国内,如果诸位想要长江带体系成立,必须集资先免费替国家修一条江南的铁路网出来。”

  安徽布政使葛仲文开口道:“我们这些主政的负责出力,你们负责出钱,大家通力合作,心往一处使,尽快推动长江带共同发展体系的成立,诸位觉得可行否?”

  会议室内沉默一阵,很快就有一名无锡的豪商站了出来。

  “只要可行,我愿出资五十亿!”

  众皆哗然。

  万没想到,这第一声,就喊出了天价。

  有了开头者,一众富商也不再忙着算计腰包,纷纷慷慨解囊,顷刻间便是报出几十到上百亿不等的天文数字。

  免费为国家修铁路,为什么这些个商人还愿意如此慷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恨不得把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商人群体来说,让他们如此大方的豪捐几十上百亿,只因为他们从这一共同发展体中看出了更大、更丰厚的回报。

  那就是支持大皇子继位!

  大明的国情摆在这里,摆的明明白白。

  那就是南强北弱、南富北穷。

  江南是大明的国本,是政治、经济不可动摇的重心区域。

  北方即使现在拼了命的发展和建设,几十年之内也不可能超越江南。

  但是如果国家确实要发展北方,早晚还是会有持平和超过的一天。

  眼下,江南的官商自然没有人愿意看到那一天。

  他们要大力发展,要拿出一份成绩,还要拿出一份支持大皇子的决心。

  用这份成绩来保朱文奎做太子,而后等着将来前者投桃报李的那一天。

  只要朱文奎能坐上奉天殿里那张金椅,首都重新迁回南京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只因为这一波,朱文奎在江南的行为收获了大家伙所有的好感以及信赖。

  大皇子,是站在他们这一边,是保护他们利益的。

  如果按照历史长河其特有的规则来言,官、商就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是一个国家的主干力量。

  而往往得到这一波国家主流阶级认可的人,几乎做皇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也恰恰是杨士奇一眼看透,认定朱文奎会做储君的原因所在。

  谁打击工会、农会,谁就可以收割这一波官商的忠诚。

  如果朱允炆不打算安排朱文奎做储君,完全没必要派后者来江南搞所谓的调研工作。

  深谙政治甚深的杨士奇还是选择了下注朱文奎,不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儿子杨稷。

  他的投注是得到丰厚回报的。

  朱文奎从江南回转北京之后,一纸明诏就发到了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长子文奎,为皇后所出,宗室首嗣,天资粹美,品格贵重,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正位东宫,明诏天下!

  而后,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就调任南京出任南京知府!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作为嫡长子的朱文奎,就这么像是踩着棉花般,晕晕乎乎的进了文华殿,坐在了内阁的上首,俯瞰百官朝堂。

  这一天,是皇明四十五年七月初十!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