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6章:划江而治,如何?_春秋大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比想象中来得困难,吕武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才搞出一部跟“法”有关的书籍,另外杂七杂八的著作还没有归纳细分。

  在这二十来年的时间里,吕武一开始没有那个条件搞内部教育,后来其实也不具备充足的条件,无法搞全民教育,搞精英培养还是可以的。

  阴氏之中,多的是功勋子弟获得教育,比如吕阳身边团结的一群从学府毕业的二代,更多的二代则是仍在“阴”城的学府就读。

  早期只有家臣级别的二代够资格进入学府,后来条件越变越好也就放宽了生源,随着“大夫”、“士”和“徒”的子嗣大批进入学府,时间越是往后推移,阴氏的优势必然变得越强。

  这种“强”是体现在从学府毕业的二代,他们将被安排在一些岗位作为副手,渐渐变得成熟也就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不要小看管理层的质量,一个团队最为重要的就是管理层。至于有多么重要,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吧?

  听到“不朽有三”的公子午明显震惊了。

  要不咋说鲁人嘴炮牛逼?他们讲出来的道理,听着非常有诱惑性质,本身能不能做到根本不重要。

  “我王已知阴子在秦所为,敢问阴子意欲如何?”公子午回过神来,决定不按吕武的节奏来。

  吕武一脸诧异,说道:“秦庭两次刺杀于我。我欲如何制秦,与天下人何干?”

  如果一方按照规矩来办事,别人再怎么样也要有一个底线。

  秦国先不讲规矩,无论得到了什么样的报应,不是挺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楚国问吕武想对秦国怎么样不算多管闲事,他们跟秦国在数十年前结盟,一直都保持着的盟友的关系。

  等于说,阴氏搞了秦国,打从法理性质上来谈,楚国是有合情合理的干涉权利的。

  公子午觉得跟吕武说话太难受,卡住了半响,问道:“阴氏欲灭秦,欲代秦?”

  吕武看上去一点点的慌张都没有。

  楚国很擅长架空某个诸侯国,等待时机合适再去进行吞并。他们的操作方案中还包括“桃李代僵”的手段,公子午试探吕武是不是要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并不存在突兀的地方。

  换作是中原的各个诸侯,他们的思维中只有楚国会干那种不是人干的事情,还真想不到有哪个中原人会有那种胆量。

  陈国的某个分支,他们从楚国的办事方式里学了一手,很努力在齐国那边经营,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将事情办成了。

  当然,吕武将历史搅得乱七八糟,间接影响到了妫姓田氏的布局,以后田氏还能不能代齐变得相当不好说。

  公子午说道:“若阴氏灭秦,秦之土恐难尽归于阴氏;如阴氏欲代秦,阴子亲为难也,需二代行之。”

  这是认定阴氏不会放过秦国,甚至还帮吕武想出了方案?

  如果吕武作为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